在高性能运动科学中,“肠道菌群”逐渐成为研究新焦点。2025年哈佛医学院与波士顿马拉松合作发布一项为期18个月的研究报告,揭示了顶尖运动员与普通人之间肠道菌群结构的明显差异,特别是在维持耐力与恢复速度方面,肠道微生态扮演了关键角色。
研究团队共采集了120名运动员(包括马拉松选手、铁人三项运动员、职业足球运动员)的粪便样本,与对照组进行代谢组与微生物组分析。结果发现,职业运动员体内维尔氏菌属(Veillonella)浓度明显偏高,该菌群以乳酸为“食物”,并将其转化为丙酸,这一代谢产物可通过血脑屏障提升中枢神经系统耐疲劳能力。
另一种菌群——双歧杆菌,在运动员群体中出现率高达88%,其作用在于促进碳水代谢与肠壁通透性稳定,帮助训练后快速补糖与恢复电解质平衡。
研究还进行了实地测试:在随机对照实验中,40名普通跑者补充上述两种菌群配比的益生菌制剂,持续6周后其平均跑步耐力提升9%,恢复心率加快了12%。主导研究的威廉斯教授指出:“菌群不仅是营养吸收者,更是运动系统的调节者。”
不过,该研究也提示个体差异不可忽视。不同人群对益生菌摄入的反应不同,需结合基因组与膳食背景做个性化调整。
目前已有多家运动营养品牌推出“运动型益生菌”系列产品,强调菌株稳定性与胃酸耐受。未来可能出现基于肠道菌群分析的“定制化营养方案”,让运动补剂走向精准时代。
这项研究再次证明:“强者不仅在肌肉,更在肠道。”维持良好菌群生态,或许是下一个训练极限突破点。